12月10日下午,创新班系列活动之跨文化交际工作坊成功举办,本次活动基于18级大英创新班的《英美概况》课程,拟定主题为“英美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道路”,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柯伊蔓老师和部门外教Charles共同组织完成。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,此次工作坊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平台进行,主要参与人员为我部18、19及20级创新班部分学生。
工作坊以英美音乐文化为主题,从文化本土化、海外音乐本地化的角度,探索了中国音乐文化在欧美的传播,深入探讨了英美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本土化道路。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:
一、介绍基本概念(Concept)。柯伊蔓老师通过“听音乐辨风格”的小游戏,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英美音乐,生动有趣地引入了“英美文化本土化”、“海外音乐本地化”的概念。同时,通过引入KFC“因地制宜式菜单”的例子,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“本土化”含义、特点。在此基础上,柯老师还拓展了文化海外推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,展示了我国在欧美国家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力。
二、英美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(Transmission & Localization)。对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,柯伊蔓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流行音乐、摇滚、嘻哈、电音等音乐风格在中国的本土化案例。例如,融合中国民乐、京剧,结合时下热点等。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,学生们展开了讨论,分享了自己对英美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的观点,外教Charles也表达了自己对英美音乐文化在中国本土化的独特见解,碰撞出了不少精彩的观点火花。
三、中国音乐海外推广(Overseas Promotion)。在这部分,大家共同探讨了中国音乐在海外推广的方式、影响等话题,20级的同学举出了不少例子,并分享了新颖的观点。通过柯伊蔓老师的讲述,学生们切身体会到中国音乐通过结合民乐、昆曲等方式进行了海外推广,感受到了中国文化自身的魅力。中国音乐的海外推广也引起了深层的文化思考。
(柯伊蔓老师和外教Charles在共同组织工作坊)
通过学生们的反馈,此次工作坊让他们更客观地去看待音乐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交互影响,在了解欧美音乐文化的同时学会思考“中国文化走出去”的体现和价值,不仅开拓了国际视野还提升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意识。(大英部 王瑞英、ACE班委会 孙念慈)